閩侯縣第一中學
學員登錄
登錄
學校介紹
20150831

    閩侯一中創建于1902年,歷史久遠,人才輩出。以優質的辦學質量享譽省內外,進入新世紀,更煥發勃勃生機。如今已擁有36個高中教學班,1800多名學生,是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校,是閩侯縣高中的龍頭學校,在省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和廣泛影響。
    目前,學校新課程實施穩步推進,勢頭良好,2007年高考再獲佳績,獲“ 福州市高考成績上線率二等獎”、“優勝獎三等獎”,獲“ 閩侯縣2007高考工作貢獻獎”;2007年通過了省一級達標校的初檢;被授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教席聯席學?!钡馁Y格,這是目前為止福建省第一所,也是省內唯一一所獲得該資格的學校;被評為“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科研單位”;校圖書館在省示范圖書館評估中獲得94.8的高分;另外我校還榮獲“福州市2007暑期青少年教育工作紅旗先進集體”、“閩侯縣第十屆推普周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2007年5月8日,閩侯一中搬入新校園。新校園共占地面積132.6畝。位于曇石山麓、閩侯江濱路畔的新校園,校園環境優美,擁有配備精良的多媒體教室、高標準的實驗室和語音教室和精巧別致的食堂和學生公寓,為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一中的實力來自于完善的育人環境,更來自于優秀的師資隊伍。全?,F有教師183人,其中中高級教師 100人,省市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26人。十多位教師榮膺省勞動模范、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省市優秀班主任、“市十佳教師”以及市優秀青年教師等稱號。教師中達本科學歷的占98%以上,已獲碩士學位的有多人。
    學校以分層次教育為突破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打造了歲歲驕人的高考成績,04年以來本科上線率均超過85%,07年本科上線率更是達到92.8%,在全省同類校中位居前列??既肭迦A、北大的人數也逐年增加(2003年來,翁庚被北京大學錄取,林文婧、鄭輝、黃燕敏、林陽陽、張靈等5位學生被清華大學錄?。?。同時,學校還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和多方面的能力,學生在各類競賽中,摘金奪銀。
    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健康的校園文化使今天的閩侯一中成為一所充滿生機,蓬勃發展的高級中學,是莘莘學子暢游學海、展現自我、實現青春價值的理想境地。

在線報名
您的姓名
*
聯系電話
*
了解途徑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學校歷史沿革

 

福建省閩侯第一中學的前身是全閩大學堂,創辦于1902年4月(清光緒二十八年三月)。她是福建省最早的官辦普通中學性質的學堂。閩浙總督許應馬癸遵清廷頒詔籌辦全閩大學堂,聘葉在琦為總教習(校長),校址在福州東街正誼書院,先設正齋(中學)。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全閩大學堂改稱福建高等學堂,仍以中學課程為主。1912年(民國1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規定,中學堂改稱中學校。福建高等學堂旋即改名福建高等學校。1914年(民國3年1月),福建高等學校遵照省令改稱福建省立第一中學。1927年(民國16年2月),北伐軍入閩后成立的福建省教育改造委員會對福州各省立學校進行改造,將省立第一中學高中部劃出,與其他省立職業學校合并,省立第一中學改稱為福建省立第一初級中學。1929年(民國18年),省立第一初級中學改名省立福州初級中學,不久又改稱省立福州中學。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省立福州中學于1938年春遷設福建省沙縣城關文廟繼續辦學。1939年8月,省立福州中學奉令將初中部和高中部分置為二個學校,高中部校址仍在沙縣城關,校名為省立福州高級中學,初中部遷到沙縣澤濱,校名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1943年9月,省立福州初級中學遷址閩清六都(坂東)辦學,至1945年7月增設高中部,并更名為福建省立閩清中學,實行春秋兩季招生。
   解放后,1949年10月福建省立閩清中學由閩清縣人民政府接管。她是當時閩侯專區唯一的完全中學。1950年7月,學校遷往閩侯縣南嶼鎮,定名為福建省閩侯中學(簡稱“省閩中”)。1953年12月,“省閩中”列為全省9所重點中學之一,由省教育廳直接管轄。。1954年7月,閩侯專署決定將福建省閩侯中學高中部遷至閩侯縣城門三角埕獨立辦學,定校名為福建省閩侯第一中學。1956年增設初中部,成立完全中學。1959年3月,閩侯第一中學被省教育廳選定為全省48所重點普通中學之一,受省教育廳和閩侯專署雙重領導。
   1970年春,城門、螺州劃歸福州郊區。閩侯縣行政機關從螺州遷到閩侯縣甘蔗鎮。閩侯第一中學也隨遷至甘蔗,與“閩侯五七中學”合并,校名改稱為“閩侯五七中學”。1973年,閩侯五七中學更名為閩侯中學(簡稱“縣中”)。1981年4月經福建省教育廳批準,閩侯縣政府將閩侯中學重新定名為福建省閩侯第一中學。1981年5月,閩侯第一中學被省教育廳列為調整后的全省87所重點中學之一。
   鑒于閩侯一中原有校園面積狹小,設施滯后等原因,未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擬將校址遷往甘蔗鎮曇石村。閩侯一中新校園2003年開始動議建設, 2004年9月10日教師節,由縣委、縣政府主持隆重舉行一中新校園動工奠基儀式。經過兩年多的努力,2007年4月基本建成,并通過驗收。2007年5月8日,新校園啟用。閩侯一中新校園占地132.6畝。位于曇石山麓,閩江之畔,縣城新區規劃區內。場地平整,北鄰福古路,交通便捷,東倚連綿之山體,一條小溪自北而西穿過場地。具有山水兼備、優雅安靜的理想環境。整個校園由教學行政區、體育運動區、生活區三大功能區組成。
   早在1938年學校即被列為全國最優秀的十所中學之一,受到當時教育部傳令嘉獎。50年代我校曾以福建省高考紅旗享譽省內外。百年薪傳,英才輩出,校友中涌現出很多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的杰出人物,如林覺民、鄧拓、陳彪、田昭武等。在抗日戰爭的硝煙中,我校輾轉跋涉于閩中、閩北一帶,仍不遺余力堅持辦學。進入新世紀,這棵植根于閩族文化土壤的常青樹,更顯蒼勁挺拔。學校先后多次獲福建省級文明學校、省教育管理先進單位、省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及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樣本校等榮譽稱號。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為我國高等院校輸送大批優秀人才,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
   1902年學校創辦以來,先后任正職校長、書記或書記兼校長者有:葉在琦(校長)、陳寶?。ㄐiL)、林炳章(校長)、陳培琨(校長)、王修(校長)、張哲農(校長)、曹廉箴(校長)、魏憲章(校長)、施冕南(校長)、張湛(校長)、戴錫樟(校長)、陳震飛(校長)、莊觀瀾(校長)、蘇炳穎(校長)、劉天予(校長)、陳粵人(校長)、宋孝穎(校長)、王啟煒(校長)、高光遠(校長)、黃乃杰(校長)、林長賢(校長)、翁繩金(校長)、周錫銘(書記兼校長)、林元照(書記兼校長)、牟廣欽(書記)、陳友水(書記)、林孔安(書記)、薛傳笈(書記兼校長)、林善江(校長、代書記)、王成(書記兼校長)、王依藩(革委會主任)、王振川(革委會主任)、張賢銘(書記)、郭國道(書記兼校長)、陳惠平(書記兼校長)、葉品玉(書記)、張文體(書記兼校長)、姜祥炎(總支書記兼校長)計38人?,F任校長、黨總支書記、特級教師姜祥炎。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